新闻

英国女王大学推动世界遗产保护 促进全球考古合作与研究

21/12/2022

英国女王大学考古学与古生态学(ArcPal)研究人员正与世界各地的社区、世界遗产中心(WHC)、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英国国民信托(TNT)等遗产保护组织、企业及政府部门合作,开展了多项世界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促进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共享,并为推动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杰出的科学与技术贡献。

研究挑战:

保护、共享世界遗产

英国女王大学考古学与古生态学研究人员在全球四大洲的10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地(WHS)展开了深入研究,为这些地区带去了广泛的积极影响:

  • 马耳他史前地宫(The Hal Saflieni Hypogeum)
  • 马耳他巨石神庙(The Megalithic Temples)
  • 斯里兰卡辛哈拉加森林保护区(The Sinharaja Forest Reserve)
  • 越南宁平长安名胜群(The Tràng An Landscape Complex)
  • 孟加拉国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The Historic Mosque City of Bagerhat)
  • 波利尼西亚拉帕努伊国家公园(Rapa Nui National Park)
  • 秘鲁昌昌考古区(Chan Chan Archaeological Zone)
  • 苏格兰爱丁堡旧城与新城(The Old and New Towns)
  • 坦桑尼亚基尔瓦基斯瓦尼遗址(The Ruins of Kilwa Kisiwani)
  • 北爱尔兰巨人之路及其海岸(The Giant's Causeway and Causeway Coast)

研究方法:

突破性的探索

在马耳他和戈佐岛,科研人员开展了无人岛环境脆弱性及可持续性(FRAGSUS)研究,他们凭借自然景观、文化遗址和人类遗骸探索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关研究被Smithsonian Films及多家电影制作公司拍摄成了纪录片,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00万观众观看,并同时在欧洲、拉丁美洲、巴西和亚洲播出,为马耳他和戈佐岛的博物馆陈列展示、民间文学、文化遗址推广与保护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

在越南古老的长安地区,科研人员基于考古学和古环境证据研究了文化及生物群落对红河三角洲海岸淹没期的适应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良好的沿海生态系统是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研究数据也表明,长安和类似地区的红树林能够为森林创造稳定的核心,帮助减少区域海平线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该研究也成为长安名胜群被纳为世界遗产的重要依据。

英国女王大学的可持续管理实践还包括与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政府和企业展开合作,重新引入濒危灵长类动物,并为当地的60多名员工提供世界遗产保护培训。

除此之外,科研人员还在爱尔兰、摩尔多瓦以及美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地进行了将技术与现场管理相结合的尝试,采用非侵入性技术对这些保护区域进行定界并清点,并使用地理空间分析来更好地理解和传播这些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OUV)。

研究影响:

对遗产政策的持久影响

英国女王大学与全球多个国际遗产组织的合作,直接影响了世界遗产保护区在多个国家的登记和管理制度。科研人员们建立起可持续、高效的世界遗产保护范例,同时通过多种媒体渠道促进了公众参与,并且推动制定了地方立法政策和全球性的保护计划,为世界遗产保护政策决策、前沿技术和科学实践带来了持久的影响力,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福祉。


媒体咨询请联系英国女王大学通讯媒体部,邮箱 : comms.officer@qub.ac.uk 电话 +44 (0)28 9097 5292.